媒体报道
“秋季花粉过敏季”来临 北京同仁医院专家张媛详解5大疑问
“早上起床连续打几十个喷嚏,鼻子擦得通红” “最难受的不是打喷嚏,而是那种永无止境的‘痒’,眼睛痒、鼻子痒、嗓子眼儿也痒” “晚上睡觉就感到‘水泥封鼻’,只能张着嘴呼吸”……
近日,许多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了自己出现鼻塞、喷嚏不止等困扰,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。这些看似“感冒”的症状,背后可能隐藏着相同的原因——秋季花粉过敏。
秋季花粉过敏季的主要“元凶”是什么?过敏意味着免疫力低吗?得了过敏性鼻炎应该如何治疗?
释疑专家
张媛。受访者供图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变态反应(鼻过敏)科主任医师、教授张媛。该科室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。
疑问1
秋季花粉过敏季主要“元凶”是什么?
封面新闻:每年一入秋,很多人就会出现打喷嚏、流鼻涕、眼睛痒等症状。大家常说的秋季花粉过敏季的主要“元凶”是什么?如何区分过敏性鼻炎和普通感冒?
张媛:蒿草、藜科植物、豚草、葎草等杂草类花粉是北方秋季过敏的主要来源,其中在内蒙古、陕西榆林等地分布广泛。此类花粉颗粒小、重量轻、易飘散,在空气中存留时间较长,极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。
从临床症状来看,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均可能出现打喷嚏、流鼻涕、鼻塞等症状,但感冒可能伴有发热、肌肉酸痛等症状,而过敏性鼻炎患者常出现鼻痒、眼痒、嗓子痒、连续打喷嚏、严重鼻塞等症状。
此外,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病程通常在一周左右,即使不予处理,也可自行逐渐痊愈。而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和持续时间与过敏原暴露直接相关,例如花粉过敏者常在特定季节发病,而对尘螨等常年性过敏的患者,则可能全年持续出现症状。
疑问2
如何诊断过敏?
封面新闻:如果怀疑自己是过敏,应该做什么检查来确诊?
张媛:过敏原检测是明确致病原因的核心检查方式,主要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。
其中,皮肤点刺试验属于体内诊断。操作时将微量可疑过敏原提取液刺入患者前臂皮肤表层,通过观察局部是否出现风团反应来判断结果。该方法主要优点在于速度快,约15–20分钟即可获得结果,且敏感性高、成本相对较低。但它对患者的配合度有一定要求。此外,检查前需至少停用抗组胺等药物7天,否则可能抑制皮肤反应,影响准确性。
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属于体外诊断。通过抽血检测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抗体水平完成,该方法不受药物影响,适合无法停用抗过敏药、皮肤条件不佳(如严重湿疹)或配合度有限的患者。另一优势是可检测的过敏原谱系较广,有助于全面筛查。但结果需由医生结合患者具体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解读,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指标。
疑问3
过敏意味着免疫力低吗?
封面新闻:很多人认为“过敏是免疫力低的表现,需要拼命增强免疫力”,这个观念正确吗?
张媛:过敏发生机制尤为特殊,不能简单地用“免疫力强”或“弱”来概括。过敏的本质并非免疫力低下,而是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与失衡,是一种过度的、错误的免疫应答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,我们可以做一个比喻:患上肿瘤的人通常存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,但他们并不一定会得过敏性疾病。过敏体质人群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高度警惕但敌我不分的军队,将无害的物质(如花粉、尘螨)错误地识别为危险敌人,并发动过猛攻击,从而引发各种过敏症状。
此外,过敏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共同作用:第一是个体本身就是过敏体质(其中有遗传因素影响),第二是环境暴露(长期、反复接触过敏原)。即使一个人通过强身健体使整体健康状况改善,只要他是易过敏个体,并再次接触过敏原,免疫系统仍会启动过度反应,过敏症状依然会出现。
疑问4
为什么过敏的人越来越多?
封面新闻:有些人反映“小时候不过敏,为什么长大了反而过敏?” “此前觉得周围没什么人过敏,为什么过敏的人越来越多”,背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?
张媛: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具有“累积效应”,每个人的临床症状出现阈值不同。例如,有人可能在10岁时已致敏,但直到30岁经过长期、反复接触过敏原后,累积量超过自身阈值,“阀门”才被打开,开始出现症状。一旦进入这个阶段,之后只要再次接触该过敏原,症状就容易反复发作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宠物主人会疑惑:“刚开始养猫、养狗时没事,为什么现在突然过敏?”——其实并非“突然”,而是机体在长期接触中已完成致敏积累,直至突破临界点才表现出临床症状。
而针对目前过敏患者越来越多的问题,环境因素被认为是最核心的原因。气候变化、空气污染物增加及极端天气频发,都显著提高了花粉等过敏原的“生物利用度”和致敏能力。以“雷暴哮喘”为例,在雷暴这种极端气象条件下,花粉颗粒被击碎成更小的微粒,不仅更易飘散,也更容易被吸入下呼吸道甚至肺部,从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等严重事件急剧增加。
另一方面,公众对疾病认知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。以往很多人将过敏性鼻炎误当作普通感冒,未予重视。如今,随着健康科普和媒体宣传的增强,公众对该病的意识明显提升。越来越多患者主动进行过敏原检测,即使症状不典型,也希望通过早期检查为未来的干预和管理提供依据。这种就医和诊断意愿的增强,也在统计数据中体现出患病人群的扩大。
疑问5
得了过敏性鼻炎如何治疗?
封面新闻:过敏性鼻炎患者如何减轻秋季花粉困扰?
张媛:过敏性鼻炎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学习效率,此外,过敏性鼻炎如果没有加以控制可能引发哮喘等,需引起重视。
过敏患者应注意避开过敏原,比如在北方秋季花粉过敏季来临时前往南方地区;如果没有条件远离过敏原,可以在外出后佩戴N95口罩、防花粉口罩、护目镜等,减少外出频率,在家减少开窗,也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辅助净化室内空气。外出回家后,配合生理盐水或专用洗鼻剂溶液进行鼻腔冲洗,可有效清除附着在鼻黏膜上的花粉,缓解鼻部症状。
在积极的自我防护后仍有症状的,可以考虑加用药物。可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能抑制鼻黏膜炎症反应的药物,由于局部用药,全身吸收很少,在推荐剂量下使用非常安全,无需“谈激素色变”;此外,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使用口服抗组胺药物,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等。
近年来对于中重度患者,尤其是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过敏患者,生物制剂已成为新选择。生物制剂能精准地识别并阻断过敏炎症通路中的特定关键分子(即“靶点”),切断过敏反应。用药前必须由医生进行全面评估,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以及选择哪种靶向药物。
此外,脱敏治疗是过敏性疾病唯一的病因治疗方法,利用舌下含服或皮下注射的方式,从极低剂量开始,让身体反复接触提纯后的过敏原制剂。随着治疗进行,剂量会逐渐增加到一个有效的维持剂量。通过长期、规律地接触,免疫系统会逐渐“习以为常”,不再将其视为危险的敌人,但该疗程可能需要3-5年。